-
2024-10-18 龙文百斛鼎 笔力可独扛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出自唐代韩愈诗作《病中赠张十八》。张十八即唐代诗人张籍,他的诗歌创作以乐府见长,富有现实性,多以口语入诗,语言凝练自然,被王安石评价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斛是古代量具,十斗为斛,百斛泛指多斛,“龙文百斛鼎”指有着龙形花纹的多斛大鼎;扛是把鼎举起来的动作,“笔力可独扛”是用来比喻
-
2024-10-18 要登绝顶莫辞劳
南岳衡山的半山腰有一座玄都观,山门上有一副石刻楹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遵道而行”出自《中庸》第十一章:“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上联强调,在追求真理和目标的道路上,要锲而不舍,行到中途需要持续努力,不懈怠不止步;“会心不远”出自《世说新语·言语》:“会心处不必在远。
-
2024-10-18 一念收敛 则万善来同
“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出自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呻吟语》。这句话是说,收敛一个欲念,各种善行就会随之同来;放纵一个欲念,各种邪恶就会乘虚而入,以此告诫人们要正心律己,慎独慎初慎微。 清正廉明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君子首先要自身正,才能为官从
-
2024-10-18 法令既行 纪律自正
北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包拯由京奉转运使移任陕西转运使途中,看到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明的弊端,写下《上殿札子》上呈朝廷,其中有言:“臣闻法令者,人主之大柄,而国家治乱安危之所系焉,不可不慎……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指出,法令是固国之本、国家治乱安危之所系,只要法令畅通,风纪自然清正
-
2024-10-18 知责任者 大丈夫之始也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出自梁启超《呵旁观者文》。文中从关系“国家之盛衰兴亡”的高度,提出了“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的论点,指出“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强调了责任担当的重要性。 重责任、讲担当
-
2024-09-19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出自《论语·子张》,为子夏所言。子夏认为,做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就在其中了。这是对学习方法的深刻思考总结,也揭示了成为仁者的路径。博学,即广泛地学习。《周易》中有:“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学海无涯,以学而不厌的态度泛观博览,学习效法先贤的言行,才能提升自我的学识和
-
2024-09-05 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
“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出自顾炎武《与公肃甥书》。顾炎武一生辗转,主张“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力图以学术兴天下。经历了明末乱世的顾炎武,对吏治腐败所带来的灾难有着痛切的感受,在写给在朝为官的外甥徐元文(字公肃)的信中,他提出:“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而其本在于养廉。”这就是说,要兴国安
-
2024-08-27 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意思是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样,如同行走在薄冰上一般,比喻心中存有戒惧,行事极为谨慎。《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典籍的价值并不仅仅是诗集,还具备重要的文献价值,记录和反映着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同时,《诗
-
2024-08-19 禁于未然之前 禁于已然之后
“禁于未然之前”“禁于已然之后”化用自贾谊的《治安策》:“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意思是说,礼是在人的行为尚未发生之时加以制止,而法是在行为已经发生之后予以惩治。这句古语体现了礼与法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也启示我们,在国家治理中,要构建平稳有序的社会秩序,禁于未然和
-
2024-08-12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出自《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大意是说,木材经墨线比量后加工便可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被磨刀石磨过就会锋利。这句话以木、金为喻,说明人立身处世要遵守规矩、经受磨砺,方能成才。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评判一个人言行是否端正
-
2024-08-12 观于明镜 则疵瑕不滞于躯
“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出自王粲《仿连珠》。王粲是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连珠是一种特殊文体,形式短小,多骈偶而用韵,借比喻以见义。这句话是说,经常对照镜子检查自己,那么污垢就不会存留在身上;能听取直率的批评,就可以摆脱错误行为的牵累。 这句古语以生动的比喻,阐释了面对过错的正
-
2024-08-12 任重而道远者 不择地而息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出自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意思是说,身负重担而路途遥远的人,不会挑选休息安身的地方。这句话后来被用来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要经历长期奋斗,坚忍不拔,不会在功业未竟之时选择安逸的生活。 “任重而道远”最早出自《论语·泰伯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
2024-08-12 行之力则知愈进 知之深则行愈达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出自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张栻的《论语解·序》。这句话阐明了知与行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张栻认为,人的实践活动开始都是依据他所认知的事物,实践越深入则认知越深入,认知越深入则实践越广博,知行必自始至终相互随行。 知行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先秦时期,先贤就对知行关系作过探讨。《尚书
-
2024-08-12 吾日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曾子一生著述颇丰,其倡导的内省、慎独的修养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德修养的起点是直面自己,不断涵养自身
-
2024-08-12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倘若能够看重贤德,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为官从政能忠于职守,与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就算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但他一定已经有学问了。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信是一个
-
2024-08-12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意思是说练习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能识得利器。 这是刘勰关于提高欣赏者艺术修养的一个比喻,他认为,必须有高度的艺术修养,才能真正欣赏艺术作品,而对于作品的鉴赏力是后天培养、逐渐累积的。这句古语对考察识别人才也具有一定启发性。“
-
2024-08-12 志之所趋 无远勿届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出自清代学者金缨编纂的《格言联璧》,意思是说,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达到,即便是到天涯海角,亦不能阻止其追求理想的步伐;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即便是精兵坚甲,也无法抵御他的坚定信念。 这句话用极其浪漫的笔法,强调了立志的重
-
2024-08-12 为政之要 莫先于用人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出自《资治通鉴·魏纪五》:“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意思是说,治国理政首要的任务就是选人用人。 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吏选拔和管理,先贤很早就提出了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理念。孔子将“举贤才”列为为政要点之一,认为“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想要从根本
-
2024-08-12 禁微则易 救末者难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出自南朝范晔《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这是东汉名儒丁鸿给汉和帝奏疏中的话,意思是损坏山崖破坏岩石的水,来自细小的流水;高入云霄遮蔽太阳的树木,从嫩芽开始生长。在萌芽阶段抑制不良之事很容易,到酿成
-
2024-08-12 大鹏之动 非一羽之轻也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释难》,大意是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以此说明贤德的君子一起努力,事情才能尽善尽美。 这句古语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整体性、强调凝聚力的政治文化传统。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是在依靠集体力量战胜自然的共同行动
-
2024-08-12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象传》。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之运行,四时交替,昼夜更迭,岁岁年年无有止息,是刚健之德的生动体现;君子也应效法天道,不断奋发图强,自我求新,永不止步。 如果说有哪句话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那一定就是《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圣先贤
-
2024-08-12 朋友以义合
《论语·乡党》载:“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朱熹《四书集注》于此处注曰:“朋友以义合,死无所归,不得不殡。”孔子交友注重朋友的人格价值与精神追求,他认为人要遵循道义来行事,因此交友之道也需以义为原则。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重视交友、注重友情。《说文解字》里以“同志为友”释“友”字,告诉
-
2024-08-12 君子和而不流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出自《中庸》第十章:“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这是孔子与子路一段关于“强”的对话。子路是“孔门十哲”之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描述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一次,子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强。对此,朱
-
2024-05-28 融“绘”贯通丨坚决惩治搞拉票、助选、干扰选举等非组织活动
-
2024-05-28 融“绘”贯通丨心存侥幸 避重就轻 …向组织说明问题不能含糊
-
2024-05-28 融“绘”贯通丨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组织监督
-
2024-05-28 融“绘”贯通丨应当履行作证义务时,不得拒绝作证、故意提供虚假情况
-
2024-05-28 融“绘”贯通丨严肃惩治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为
-
2024-05-28 融“绘”贯通丨不得搞无原则一团和气
-
2024-05-28 融“绘”贯通丨爱惜羽毛、不愿监督…坚决纠治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失职行为
-
2024-05-28 融“绘”贯通丨严禁搞迷信活动
-
2024-05-28 融“绘”贯通丨严惩对抗组织审查行为
-
2024-05-28 融“绘”贯通丨纸面整改、虚假整改…严查不落实巡视巡察整改要求
-
2024-05-28 融“绘”贯通丨表里不一、阳奉阴违…严禁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
2024-05-28 融“绘”贯通|“拜码头”“搭天线”…严惩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违反政治纪律行为
-
2024-05-28 融“绘”贯通丨选择性报、隐瞒不报…严禁不按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
-
2024-05-28 融“绘”贯通丨盲目上项目、搞形象工程…警惕权力观扭曲、政绩观错位
-
2024-05-28 融“绘”贯通丨阳奉阴违、口是心非…严禁不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