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出自《资治通鉴·魏纪五》:“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意思是说,治国理政首要的任务就是选人用人。
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吏选拔和管理,先贤很早就提出了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理念。孔子将“举贤才”列为为政要点之一,认为“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想要从根本上实现人安国治、得民心而得天下,务必要选拔贤能之人,使得朝廷崇礼、百僚敬让,尊贤尚德的政教方略就会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地推行开来,百姓就会迁善日进,国家就能凝聚力量,最终实现国富民强。墨子明确提出“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的主张,强调“贤者为政则国治,愚者为政则国乱”,“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既然贤能之士受到重视,那么,何谓贤能?如何选贤用贤?东汉学者郑玄注解《周礼》说:“贤,有德行者。能,多才艺者。”关于选贤用贤的标准,一般从德与才的辩证关系中展开。孟子倡导“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在这一区分中,“贤”主要指内在的道德品格,“能”则指外在的治理才能。治国平天下的要义,即在于“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德与才的关系作了深入阐释,“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德是根基,才能依赖德行而产生。任人唯贤,就是既要选拔有贤德之人,又要注重其才干,即任用德才兼备之人。倘若符合德才标准,则案名察实、选才考能、唯才是举,决不取决于门第、资历、名声,“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也决不能取决于亲疏好恶,“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惟其宜可焉”,“苟得其人,虽雠必举;苟非其人,虽亲不授”。
这一过程中,先贤也在不断探索如何从制度上保障任人唯贤理念的落实。两汉形成了察举制,魏晋南北朝逐步推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来科举制成为选人用人的主要制度。梳理各种选才方式可以发现,设计这些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将贤能之士选拔举荐出来。而当一种制度走向僵化,不能选出贤能之士的时候,必然会随着历史发展而被淘汰。
纵观历史,我国古代既有文王渭水访贤、周公吐哺礼贤、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求贤的美谈、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叹。正如贾谊在《新书》中所言:“渚泽有枯水,而国无枯士矣。故有不能求士之君,而无不可得之士。故有不能治民之吏,而无不可治之民。”历朝历代并不缺乏贤才,问题就在于是否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贤才的价值,是否能真正做到以德为本,循名责实,选贤任能。“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是在王朝兴衰更替中被反复验证过的宝贵历史经验。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选贤任能,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与时俱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适应执掌全国政权和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需要,我们党统一调配和大量培养、训练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严峻形势,我们党明确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开展“第三梯队”建设,推动实现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与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着眼建强党的执政骨干队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完善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建立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大力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推动干部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回望新时代,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带领群众拔穷根我义不容辞”,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凝聚起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中当先锋打头阵,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当尖刀挑重担,在生产经营一线创佳绩做奉献,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用心用情用力,从祖国北疆到南海岛礁,从东部沿海到雪域高原,处处都有党员、干部的奋斗身影……正是因为有一批批优秀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攻克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实践充分证明,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出过硬干部队伍,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所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勤学不辍苦练内功、增强本领,主动作为、担当使命,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